首页 > 热点 >

国家环保总局(生态环境部和环境保护部)

发布时间:2022-12-11 16:49:10来源:网络转载
国家环保总局(生态环境部和环境保护部)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尘埃落定。

一个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部门——生态环境部,即将登场。

首位生态环保部部长李干杰在“部长通道”上直言:自己责任更重、压力更大、信心更足。

从环境保护部到生态环境部,虽然只有两字之差,却意味深长。

 

国家环保总局(生态环境部和环境保护部)(图1)

 

中新网记者 李卿 摄(来源:中新网)

环保部历史沿革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已对国家环保机构进行过多次改革。

1988年7月,环保工作从城乡建设部分离出来,成立独立的国家环境保护局(副部级)。

此后在1998年、2008年,国家环保机构又发生两次大的改革。

1998年国家环境保护局升格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正部级),2008年升格为环境保护部,成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但这次对环保机构改革的思路似乎不同于以往:不是提升地位,而是着重调整职责。

 

国家环保总局(生态环境部和环境保护部)(图2)

 

在现行体制下,中国环保相关职责分布在多个机构。

以污水防治为例,地下水归国土部;河流湖泊水归环保部;排污口设置由水利部管;农业面源污染归农业部治理;海里的水则由国家海洋局负责。

用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的话说,长期以来中国生态环保领域体制机制有两个突出问题:

一是职责交叉重复,“叠床架屋、九龙治水、多头治理,出了事责任不清楚”;

二是监管者和所有者没有很好区分,“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有些裁判员独立出来,他的权威性、有效性也不是很强”。

本次机构改革方案对此作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

根据改革方案,将原环保部的职责,国家发改委的应对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职责,国土资源部的监督防止地下水污染职责,水利部的编制水功能区划、排污口设置管理、流域水环境保护职责,农业部的监督指导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职责,国家海洋局的海洋环境保护职责,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的南水北调工程项目区环境保护职责都进行了整合,统一组建成生态环境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术语很多,部委也很多,可能很多人看了一头雾水。总结为一句话就是:告别多头管理!

告别多头管理

在实践中,老百姓经常会遇到投诉无门的问题。

“一只蛤蟆跳进水里,归农业部管,蹦到岸上就归林业局管。我种牡丹归林业局管,改种芍药就得归农业部了,因为一个是草本,一个是木本。”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会长楼继伟的一番话,引来一片笑声。

虽然是一句戏谑,但却折射出机构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行政机构的“条块化”职权分割。

这经常导致的结果是,部门间相互扯皮推诿,老百姓的问题无法根本解决。

 

国家环保总局(生态环境部和环境保护部)(图3)

 

 

环保部此次改革,正是将分散在农业、海洋、水利等个部门的职责归拢到一起。用李干杰的话来说就是,将实现“五个打通”:

第一,打通了地上与地下

第二,打通了岸上与水里。

第三,打通了陆地和海洋。

第四,打通了城市和农村。

第五,打通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即大气污染防治和气候变化应对。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看来,很多污染往往是交叉重叠和相互贯通的,仅靠单个部门的力量是很难达到整体治理效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必要从体制上把现有的机构理顺。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称,此次组建生态环境部,是对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的落实,也是在弥补过去中国在生态环保上的短板。

如今,污染防治已被列为中国未来三年要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

从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到生态文明写入宪法,再到组建生态环境部,中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可见一斑。

附:首位生态环境部部长简历

李干杰,男,汉族,1964年11月出生,湖南望城人,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高级工程师。

1981年9月在清华大学核反应堆工程专业学习,1986年7月在清华大学攻读核反应堆工程与安全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9年7月研究生毕业后在国家核安全局北京核安全中心参加工作,历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核安全与辐射环境管理司副司长,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核安全中心主任、党委副书记(正局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核安全司司长等职务。

2006年12月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国家核安全局局长。2008年3月任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国家核安全局局长。2016年10月任河北省委副书记,省委党校校长。2017年5月任环境保护部党组书记,2017年6月任环境保护部部长。

2018年3月19日任生态环境部部长。(简历来源:环境保护部官网)

(文章部分内容综自:中新社、华夏时报、经济观察网)

来自:国是直通车

作者:杨佳欣 王贺

编辑:郭凌洁



(责编: xiaoxiao)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