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中金:A股见“大底”了吗?

发布时间:2024-09-30 21:50:40来源:网络转载
中金公司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A股市场展现出强劲的反弹态势,上证指数及沪深300指数均创下了自2008年以来最大的周涨幅记录。回顾过去二十多年,A股市场走出“大底”的历程,主要可归结为两大核心因素:一是基本面趋势性企稳;二是政策与改革力度的加大有效改善市场预期,进而推动资金驱动股市上行。

 

在此轮急速上涨的过程中,预计市场内部仍有一部分资金尚待进一步加仓,这些资金有望成为支撑市场持续活跃的潜在多头力量。因此,未来数月内,市场有望在保持活跃态势的同时,更加注重结构性机会的挖掘与把握。

 

中金公司强调,市场能否真正走出“大底”,关键在于中期基本面信号的明确确认。当前,市场正密切关注稳增长政策的实施力度,特别是货币政策先行加码后,后续财政政策是否能够及时跟进,这将直接影响股市的上行节奏与空间。

 

具体而言,中金公司提出了关于市场底部形成及判别的核心观点。他们认为,在阶段性底部快速形成后,投资者更为关注的是当前是否已处于历史性的“大底”以及如何准确判别A股市场的底部位置。为此,中金公司将底部信号细分为必要信号与辅助信号两大类:

 

一、必要信号:

1.基本面信号:此信号直接反映我国经济的基本状况及上市公司的经营环境。基本面信号的显现,往往有助于推动股市从反弹向反转转变。尽管基本面信号大多滞后于市场底部,但它是投资者信心趋势性回稳的重要基石。

 

2.政策信号:政策信号通常力度较大且超出市场普遍预期,是A股市场企稳反弹的重要驱动力。历史上,A股的阶段性底部往往与政策信号的发布同步或稍有滞后。政策信号的发出,不仅体现了政府对市场的积极干预态度,更为市场提供了明确的未来发展方向。

 

二、辅助信号:

辅助信号主要从估值、资金、行为三个维度考量底部的深度与广度。

 

1.估值信号:通过市盈率、风险溢价等常见估值指标来衡量。在本轮上涨之前,A股估值已处于全面极端低位,即便近期市场快速上涨后,估值依然具有吸引力。横向比较来看,A股市场的估值水平明显低于全球主要市场,显示出较高的安全边际。

 

2.资金信号:资金面的变化直接反映市场的交易活跃度与投资者情绪。在前期市场深度调整阶段,A股成交额显著下降,换手率降至历史低位。然而,随着空方力量的逐渐衰减及积极政策信号的释放,场外资金开始快速回补仓位,市场交易情绪显著升温。

 

3.行为信号:行为信号主要捕捉市场底部的典型特征,如强势股的补跌、风格轮动的加快以及投资主线的缺失等。这些信号的出现往往预示着市场底部区域的到来。

 

回顾历史,A股市场走出“大底”的情形主要可归纳为两类:一是基本面趋势性企稳带来的市场反转;二是政策及改革力度加大改善市场预期后资金驱动的市场上行。在不同阶段,这两类因素可能单独或共同作用推动市场走出底部。

 

以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上半年的市场大涨为例,当时我国经济基本面虽仍面临压力,但货币政策的宽松及改革预期的催化使得市场迅速摆脱低迷状态并迎来大幅上涨。这一阶段的市场表现充分展示了政策及改革在推动市场走出底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那么,当前A股市场究竟处于何种阶段呢?中金公司认为,“辅助信号均已出现、政策信号开始显现、基本面信号或尚需等待”。在“大底”条件逐步完善的过程中,三类辅助信号前期均已提示A股已进入底部状态。然而,基本面信号的最终确认仍需时日。因此,在未来的市场走势中,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基本面信号的变化情况并灵活调整投资策略。

 

此外,中金公司还指出,在全球宏观范式转变的背景下政策应对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未来财政政策可能成为应对市场波动的核心手段之一。因此投资者需密切关注政府相关政策的出台及实施情况以把握市场脉搏。

 

总的来说,当前A股市场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历史节点上。随着政策信号的逐步显现及市场情绪的持续回暖我们有理由相信A股市场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投资者仍需保持谨慎态度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基本面信号的变化情况以确保投资安全及收益最大化。并购重组与中长期资金入市领域,相关文件密集发布;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召开进一步提振了投资者的情绪,特别是9月的经济工作讨论会,作为十八大以来的首次,其焦点直指周期性问题,彰显了高层对当前经济挑战的高度重视。会议中,“正视困难”、“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确保必要财政支出”、“以实干为引领”、“促进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以及“积极提振资本市场”等表述,无不透露出比以往更为坚定的政策决心。当前,政策信号已逐渐明朗,投资者普遍对政治局会议所承诺的财政加码充满期待。

 

尽管基本面信号或仍需积极政策的催化方能显著改善预期,但市场信心已悄然修复。我国当前的增长环境不仅面临着周期性问题,还遭遇了人口结构变化、房地产市场调整以及去全球化等中长期结构性挑战,经济承受的压力不容忽视。总需求不振与低通胀成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的主要矛盾,经济与企业盈利的筑底周期可能较以往更为漫长,自发的改善动力显得相对薄弱。然而,本周两大会议的积极政策信号预示着,后续逆周期政策有望持续加码,以改善市场预期。我们需密切关注政策的后续力度及其实施情况。

 

展望未来,上行趋势短期内或仍将延续,我们应紧盯政策信号,特别是财政政策动向。中期而言,关键在于基本面预期的改善能否持续推动市场升势。对于未来斜率下降或短期波动的担忧,或许过于杞人忧天。美联储降息政策的启动,或许为国内政策调控争取到了更多空间;结合当前的经济与市场环境,稳增长政策有望进一步加码。在近期市场迅速拉升的背景下,估值的快速修复与短期获利资金的离场,或使得上升斜率在短期内放缓甚至出现波动,但鉴于政策信号仍在持续释放,市场升势仍有望保持。

 

从资金结构来看,如私募基金等交易灵活的资金类型,其仓位水平目前处于历史低位,这或许也是多数机构投资者仓位状态的反映。这意味着,在本轮急速上涨的过程中,仍有部分资金蓄势待发,准备加仓,这些资金有望成为市场潜在的做多力量。未来数月,市场有望保持活跃态势,但应更加注重结构性机会的把握。

 

该行认为,市场能否真正走出“大底”,关键在于中期基本面信号的确认。近期,我们需重点关注稳增长政策的力度,特别是货币政策先行加码后,财政政策是否能及时跟进,这将直接影响股市的上行节奏与空间。在风格与配置层面,短期内,非银金融、地产链、泛消费及破净企业等作为政策直接受益的领域,或将受到市场青睐;而中期来看,随着投资者风险偏好的回升及相对充裕的流动性环境,年初以来调整较多的中小市值企业及成长风格可能会展现出较好的表现。此外,银行提供的贷款支持、上市公司及股东的回购与增持股票行为,或将对高股息公司构成利好,但鉴于高股息自身的防御属性,在风险偏好改善的过程中,其走势可能会呈现分化。

 

综上所述,本次市场回升的逻辑最为清晰的领域,莫过于那些直接受益于稳增长政策和资本市场改革的企业,包括非银金融、地产链、泛消费及破净企业等。而中期来看,若市场环境持续优化,中小市值企业及成长风格有望在风险偏好回升的推动下表现突出。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高股息公司的分化走势,以及政策后续的实施力度与效果。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